文/《金融电子化》杂志编辑部
随着金融科技稳步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金融业务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迈向数字金融发展新阶段。为助力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适应数据量的快速跃升,亟需建立健全满足现代化需求的数据架构,而数据库作为数据架构的根基,始终是金融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金融业积极推动数据库的创新与应用,将我国数据库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金融业务系统,尤其在核心业务系统不断取得突破,为金融业加快推进数据库创新发展树立标杆、提供借鉴。
从数据来看,近日,IDC发布《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4:行业进入下半场》《中国金融行业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4:顺应时代、应对竞争》。IDC数据显示伴随产品和技术逐步成熟,2024年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数据库愈发呈现出向头部厂商集中的态势,其中本地部署市场中,OceanBase、金篆信科、腾讯云、华为云占据了超八成市场;2024年中国金融行业集中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中,达梦数据、华为云、腾讯云共占35.39%的市场份额。通过对国有六大行的调研显示,目前仅有少量业务系统应用Oracle数据库,同时选定GaussDB、TDSQL、OceanBase、GoldenDB、TiDB等五款数据库产品中的1-2个作为主要应用产品,其中,使用GaussDB数据库的业务系统数量占比最高,紧随其后是TDSQL。
展开剩余37%从应用成效来看,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关键业务领域,包括核心交易、账户管理、风控系统等,我国数据库产品正逐步实现应用,成功支撑起高并发、低延时、高可靠性的复杂业务场景。实践表明,我国数据库产品在性能上已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能够有效保障金融业务的高效稳定运行。同时,我国数据库产品在安全可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显著降低了对外部技术依赖的风险,有力支撑了国家金融安全战略。另外,金融机构应用我国数据库产品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相比国外数据库高昂的购买费用和后续的技术服务成本,我国数据库产品后续成本投入相对稳定、成本可控。
未来,随着技术演进变化,数字化、智能化普及,不同类型数据库应用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数据库领域基于云原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将进一步加快能力提升,更高效支持“数字金融”发展。
发布于:北京市尚竞配资-炒股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开户-杠杆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