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致软骨丢失、破坏,伴有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反应的疾病,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酸痛,活动不灵活。其特点是清晨起床或久坐后觉关节僵硬疼痛,稍稍活动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过久又觉关节疼痛需坐下休息;上台阶费力,下台阶腿软;下蹲困难,有时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关节伸屈活动时会听到“喀嚓,喀嚓”的摩擦音;活动过度膝关节会肿胀疼痛加剧。如果做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报告往往显示“骨间隙变狭窄,有骨赘形成(或有骨质增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骨刺”。多见于需经常站立、行走的人,且多为女性,与雌激素下降、长期慢性关节劳损、膝关节负荷加重等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病在筋骨,与肝肾亏虚有关。除在局部针刺、烤电、热熨等方法外,我在临床上还常用下穴治疗。
大杼
10多年前,一位来自牡丹江市的进修大夫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患者因双下肢疼痛卧床不起,屡用针药治疗无效。后请一老中医来家中,老中医询诊后对病人言:“此病可医,但你们必须听我的。”乃先让两位男青年将患者架扶立于床边,然后在病人后背处针了一针,行针片刻,便指示两位青年说:“架着他走!”没想到病人竟然可以立即行走自如。这位进修大夫说:“此病人我曾给他治过,这位老中医的治疗过程也是我亲眼所见。但我多年来一直不明白,这位老先生到底是针的什么穴位?请您帮助分析一下。”我让进修大夫指了下针刺的部位,大约在大椎的外下侧,风门穴附近。
这位进修大夫是山东人,其父是名中医,和周次青教授是95同乡,他本人年长于我,为人诚恳,所说属实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自听说这件事后,这一问题就一直在我脑海中盘绕,我翻阅了许多的古医书,最后在明代针灸名医高武的《针灸聚英》上看到大杼穴的第一个主治病症就是“下肢痿痹”,便想:其所指的部位就在大杼附近,是不是就是大杼穴呢?但因为没有临床实践过,所以也一直不敢肯定。
有一次我回家乡,一老年女性患者因双侧膝关节疼痛来诊,自己不能蹲坐,且需别人操扶才能起立,行走也不便,曾拍片检查示骨质增生。此时我首先想到了大杼穴,便让其坐于板凳上,我立于身后按压其大杼穴,发现双侧大杼穴都有条索状物且有明显压痛,而附近的其他地方,则没有这些反应。我先以指代针在其双侧大杼穴交替按揉约2分钟左右,便搀扶病人进行起蹲动作,结果病人不用挥扶便可自行蹲起,又让其行走几步,也明显好转。因当时未带针具,也没能给她针灸。
之后我在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0余例,发现大杼穴都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先按压再针刺,或用三棱针刺络拔罐,同时令病人活动膝关节,大多数病人都能即刻减轻。针刺时宜注意,大杼不可针刺太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一般是向下斜刺0.5寸左右。
至于大杼穴的获效机理,因膝骨关节炎病在骨,而大杼为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可治疗骨病,所以有效。
图片
尺泽
膝骨关节炎疼痛部位比较明确和局限者,可采用关节对应取穴法,在对侧的肘关节附近找对应的压痛点针刺。具体方法见第四章之缪刺与关节对应取穴法。
对于疼痛在膝关节内侧为甚者,可在对侧的尺侧穴处寻找对应的压痛点针刺,即左膝疼痛,针右尺泽,右膝疼痛,针左尺泽,取站立位,用随咳跺脚进针法针之,多能即刻减轻。
膝骨关节炎是难治之疾,一针疗法可缓解疼痛,但难以除根。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尚竞配资-炒股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开户-杠杆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